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
管理者的第一步 超意識識人技巧 19
Chapter 2 人格原型
中國人的文字其實很有趣,從『捨得』兩個字就可以了解-捨就是得,失去了就是得到;『施比受更有福』說的更是『付出』的比『得到』的更有福氣。這樣的觀念,沒有深刻的生活經驗,其實有時難以理解。甚至就算是理解了,要有那種決心與魄力斷然捨去也是難事。
2012年台灣的一本暢銷書『斷捨離:斷絕不需要的東西,捨棄多餘的廢物,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』(山下英子.平安出版),就是一本談到如何具體實踐,捨棄生命中不需要、不必要、多餘的觀念,而最終讓人生命卻更加豐富多彩的書。
再來說個耳熟能詳的小故事:話說有對父子牽著一頭驢要進城去,路人一開始指指點點說:「怎麼有頭驢也不知道要騎?」這下換爸爸牽驢,兒子騎驢。路人一看,皺起眉頭:「這個兒子怎麼這麼不孝順?」於是父子倆趕快交換位置,爸爸騎驢,讓兒子牽驢。路人這次又有話說了:「這個爸爸怎麼這樣折磨小孩啊?」於是父子一起騎上驢。路人一看,大驚失色:「天啊!這兩人怎麼如此虐待動物?」父子兩人無計可施,只好抬著驢子進城門。
因為並聯而能包容各種可能性,更因為不飽和無法斷然決斷,水型的人常常在生活中面臨這種兩難的局面。在他的認知裡往往沒有『To be,or not to be』、『殺雞儆猴』的豪情氣魄,甚至更難有『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飲』的從容自在。
對於水型的人來說,困難的地方不是沒有能力去看到方方面面的可能性,要他舉一反三,要他找出所有可能性的做法絕對不是難事。只是他最後很容易覺得什麼事都『值得』,反而無法捨得了!當主管的您,除非幫他一把,要他選擇、訂出規矩,讓他沒有退路,只有『一條』出路!
『捨得、捨得,一捨便得。』一般人只知道要取,不知道要捨,用盡全身力氣自然只能取得有限,不能多也無法專精!其實『取』和『捨』是相應的,一體兩面的。
懂得『捨』,就知道什麼是自己不要的。知道什麼是自己不要的,才能專注成就自己想要的!
作家蔡志忠曾說了他收藏古董佛像的經驗。佛像種類繁多,有木刻、石雕、銅鑄等等。他又想說做事總要搞出個名堂,不要不上不下。於是他最後決定:只收銅佛,其他一律放棄。(本來還要限制年代)
很多人收藏古董花了十幾二十年,看不出什麼成績。蔡志忠卻只花了一年,以收藏中國宋元明清的銅佛來說,就成為世界一流的水準了!也因為他能捨棄其他種類的古董,他的金錢與心力才能發揮最大的邊際效益,成為首屈一指的頂級收藏家。
水,能包容滋養萬物,但是不要忘記『滴水』之所以能夠『穿石』,是因為他永遠在相同的一點上面施力。專注所有火力在絕對性的目標物,只要持之有恆,自然能夠粉碎任何困難與阻隔!
如果說火型的人天生的使命是事物執行的成就者,像一部跑車能使命必達的兼顧效率與良率地駛往目的地;那水型人天生的使命就是事物整合的關連者,像一座橋樑將各擅勝場的專業領域聯結出創新的成果。
但是坦白說後者的成就與成功,往往太需要經驗與歷練,剛出社會時時往往得不到青睞!如果等待的時間不夠久,自我目標又設定的太高,主管很容易認為他們聰明但是不夠努力,甚至如果簡單的事都熬不住,未來如何更上一層。
眼下台灣年輕人多是水型。其實,兩代雙方都有誤會,身為主管的應該更有責任好好協助他們。水型的人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與體諒,他們只是很多的想法與疑問,沒有人認真地回應他們,不要敷衍了事,不要隨便給個答案。前面或許多花一些時間,只要共識達成,目標指令清楚傳達後;以他們的慧黠體貼,自然能夠多方發揮,令您刮目相看的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