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

管理者的第一步 超意識識人技巧 23


Chapter 2  人格原型

這一次我們要從英文來看看『體會』與『體諒』有什麼不同,外國人說得似乎比較清楚。

『體會』的解釋是:know through learning or by experience(經由學習或經驗去理解)。這是一種理性的知道(know),這是木型的人所擅長的。

『體諒』的解釋是:to show understanding for; to consider; to make allowances for; to take account of(表現出了解,多考量,包容,考慮)。這是一種感性的了解(understanding),這就是木行人要學習的。

解釋的再多,不如清楚地讓大家去感受!很多年前的一本非常精采的暢銷書『活在當下』(Real Moments),我一字不漏的節錄,或許你也可以在這段文字中裡去體驗到生命中的真實剎那:

去年我決定換一輛新車,有天下午,挪出了一段時間去看車。在一個汽車代理商那兒,一位年約55歲的業務員同意讓我試試那輛我中意的車。五分鐘過去了,十分鐘過去了,他還是沒找到那輛車的鑰匙,我開始有點惱了。

更糟的是找到鑰匙之後,他又記不起解除警報器的密碼,又得回店裡去查。我那時非常惱怒,氣他浪費我這麼多時間。好不容易我們開了車上路。沒想到從展示場出來,才走了不到2 公里,車子忽然在一個路口熄了火。

『怎麼回事?』我問他:『我動錯了什麼東西嗎?』

『沒有啊,』業務員也一頭霧水:『可能只是熱車沒熱夠吧。』

然後,我看到油表的指針,油箱竟然是空的。『先生,』我冷冷地對他說:『這輛車沒油了。』

『哦!真的呢!大概是師傅忘了把油加滿了。』

這是我已經火冒三丈了。眼看着接下來的約會要遲到,我們竟然被困在這個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,還造成的大塞車。

業務員跑進附近的商家打電話回店裡,找人來接我們,丟下我一個人站在街頭。我盛怒已極,對自己找了這個大白痴來買車覺得挫折不已。『笨!』我罵起自己來:『我浪費了整整一個下午,就為了這個白癡不懂得先檢查油箱。簡直是豬腦袋!』

十分鐘之後,一臉尷尬的業務員回來陪我一起等。那天洛杉磯的天氣挺暖和,業務員的臉紅得像個胡蘿蔔,襯衫也被汗濕透了,我開始有點擔心他會心臟病發作。或許有點同情他吧,我決定跟他說說話。

『我剛剛不是故意無禮的,』我搭訕道:『只是我原本該趕去赴一個約,現在整個下午的計畫全亂了。』

『你千萬別道歉,』他平靜地回答:『這全是我的錯。今天我因為一點私事,真是一團糟,我的腦袋簡直不管用。』

那一刻,我知道我面臨一個選擇。我可以繼續批評他,但對彼此都不好;或者,我也可以試著探觸他的內心。我選擇了後者。

『聽到你說有煩惱,我很抱歉,』我說:『我知道我自己被重要事情困擾時,心神也是很難集中。』

這正是他想聽到的話,讓他有安全感:『是因為我母親,』他脫口而出:『醫院剛剛打電話來--他們剛做了一個切片手術,發現我母親已經到了癌症末期,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。下了班,我就得去告訴她這個壞消息,我不知道我做不做得到。』

我感受到這個男人心裏的傷痛,淚水不禁奪眶而出。難怪他這麼心不在焉,難怪他沒辦法專心賣車給我。一時間,油箱沒油、約會遲到和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。因為此刻我願意和他共有這一個真實的剎那,我能理解他的行為,感受到他的悲傷,而且,領略到一個受用無窮的啟示--容我改寫一句美國原住民的處世箴言:『在我們能與對方異地而處之前,永遠不要批評。』
(p.76.活在當下.安吉麗思.天下文化)

一個人體會事情的速度相對比較快,我們會稱它是『聰明』。他可以事情中組織出架構,他可以用理性去推斷出邏輯,練習久了甚至相當快速精準。

但是,人間事物並非都是當下可以被分析拆解的。就如同科學無法證明的事,不能就被歸類為是無稽之談。往往每當時間與空間變換之後,最後我才能看清楚真正的答案。

『表象』每每距離『真相』相當遙遠。我們如果能夠理解這個道理,再更謙虛、謙卑地面對周遭的人、事、物,往往會呈現出更有質感的生命厚度,以及更貼近真實生活的平衡感。

一樣是個耳熟能詳的故事:一位智慧飽滿的學者,來到寺裡與住持對話。一開始他就滔滔不絕地說明他對佛教的獨特見地與剖析。

但是他卻表明他是來討教與請益住持給他指導的。

住持請人送來茶具,準備泡茶招待客人,一句話都沒有說。

然後往杯子裡倒水,眼看杯子都裝滿了,慢慢地都溢出來流滿桌面。學者大喊:『太滿了!太滿了!倒不進去了呀!』

住持見機回應了學著說:『心都已經滿出來,怎麼放得進去任何東西呢?』

文殊菩薩的法相右手拿寶劍,就是要斬斷木型人的我執與我慢,左手拿的『心經』就是給木型人的智慧解藥。

如果能夠因為了解了一切事物都是空性,也就是了解了『有規則就有例外』;觀照後生出了萬物『潛能無限』的智慧,因而對於事物道理有所掌控而能重重扛起,因而對於人情慈悲清楚自在而能輕輕放下,人生就又是另一番瑰麗風景了。

如此就不枉費上天給了木型人如此這般的聰明天份了!

木,是四大元素中(木火金水)唯一能『生長』的,只要給他基本養分。雖然他們難伏難調,當主管的您如果評估目前的員工基本品性與道德是優秀的,除了原本的工作外,鼓勵他進行一些『專案型』的任務來練習他的手感,慢慢地您會發覺他們可以協助開發出另一條創新的道路。

思考上給他們問題,少給答案。行動上給他們鼓勵,少給批評。他們也是很好的幕僚人才,有空多給他一些實務上的情境問題,單純地聽他們的意見,當做自己的思考時的參考資料;PDCA四步驟裡,P的計畫能力是他們的天賦專長,他們天生的並聯腦袋往往輕輕鬆鬆地就畫出了一個簡要概略的藍圖。

他們需要多一點訓練與投資,但是如果能撐到最後,收獲也是往往出乎您的意料的。

但是,如何才能撐到最後呢?最後,我們來談談所有人最苦惱的問題,如何和木型的人溝通吧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