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

管理者的第一步 超意識識人技巧 22


Chapter 2  人格原型

木型人的學習課題:學習『體會』與『體諒』的不同!

對於一件事物我們花時間去理解後,如果進一步體驗就會慢慢開始『體會』到個中的奧祕。木型的人天生資質聰慧,很容易比一般人更快、更有效率地到達目的地。

當每次『快還要更快,好還要更好』的意念驅使之下,木型的人越來越懂得『抄捷徑』,越來越容易『不耐煩』於不夠聰明與不夠快速。

日常生活中另一種叫做『體諒』的生命質感就自然慢慢地褪色消融於無形了。

如果你是木型人,這是給你生命學習課題的誠懇建議。

木型的人因為『並聯』的思考習慣,再加上『飽和』的決斷能力,凡事都能抓到重點,凡事都能直指核心!他們是天生的80/20定律的信奉者,拿掉不精準,去掉沒效率,放棄不合理,他們只要最菁華的那一滴蜜。

木型在西方的占卜符號裡是用『寶劍』來象徵的,在東方的佛教世界裡的木型代表是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,右手也是拿著斬斷無明的『寶劍』。

但人終究不是菩薩,刀劍無情,因此往往切斷了我們與『初衷』、與『單純』、與『耐心』、與『包容』的連結了!

木型的人在能量獲取的四種角色裡,最常扮演的就是『審問者』(另外有脅迫者、冷漠者、乞憐者)。他體會一件事情可以引經據典,說理無礙,當他們不斷的質問你為什麼,而你說不出個所以然(當然有時候只是慢半拍),他們馬上就佔了上風。這時他們自然認為他們體會了、了解了、清楚了。無論如何,至少都比其他人要好得太多了!

然而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溝通過程中,能不能真正的說服他人,能不能讓人心服口服的接受,關鍵點卻往往都不是道理上的輸贏與高下。

有個朋友和我說:『年輕的時候,我一直搞不清楚每次朋友與我談心,往往說到一些關鍵難題時,我們徹夜長談!當我抽絲剝繭、循序漸進地將每個細部環節,都鉅細靡遺幫他分析清楚了!而且,為了怕他聽不懂,還舉了很多例子,搭配上生動的故事與技巧。最後確認他完完全全理解與體會之後,才放他回家。

神奇的是,第二天他們居然都做了與昨晚結論完全相反的事情!那時候的我,真的很生氣;我總覺得我何必白白浪費我的睡眠時間在他們身上!既然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決定了,就不要聽我說嘛!而且有段時間,屢試不爽,無一倖免。

後來年紀慢慢漸長,才發現很多事情強求不得的。』

首先,如果別人沒有呼求,我們不可出手。也就是說,如果他人沒有察覺到他真的有需求的時候,你不能給他解藥。第二,相同的解藥,每個人的吃法不同。外用內服,藥丸藥粉,如果我們我們不夠體貼,不夠用心,愛之適足以害之啊!

寧瑪巴大師吉美林巴有段話說:

『一直到你能夠完完全全除掉自私(我執)的那一天。在那之前,你所謂的幫助別人,只不過是在演一場戲罷了!』

聰慧足以讓木型的人『體會』很多事,但『體會』只能進行自我理解的表演,演給自己看!演一場以我為主角的萬眾巨星劇碼,輕慢了與同在一個舞台上每個人的互動與感動。

那『體諒』是什麼呢?生活上每天忙碌衝撞的事情那麼多,光能體會理解就已經不簡單了,一樣米養百樣人,我們要如何去應付每種人的不同需求?那樣不是累死人嗎?欲知後事,我們下回一次分解個清楚吧!

沒有留言: